高密度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 高效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原理
沉淀后的水由分布在斜板沉淀池顶部的不锈钢集水槽收集、排放。
工艺的特点
高密度沉淀池为三个单元的综合体:反应、预沉—浓缩和斜板分离。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流程
1 反应池
反应池采用得利满专利技术是工艺的根本特色。理化反应,如晶质的沉淀—絮凝或其它特殊类型的沉淀反应均在该池中发生。
反应池分两部分,每部分的絮凝能量有所差别。中部絮凝速度快,由一个轴流叶轮进行搅拌,该叶轮使水流在反应器内循环流动。周边区域的活塞流善导致絮凝速度缓慢。
投入混凝剂的原水通常进入搅拌反应器的底部。絮凝剂加在涡轮桨的底部。聚合物的投加受DensaDeg®高密度沉淀池的原水控制。
在该搅拌区域内悬浮固体(矾花或沉淀物)的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污泥的浓度通过来自污泥浓缩区的浓缩污泥的外部循环得到保证。
所设计的外部区域,因砂能量低,保证了矾花增大和密实。
其工作流程为已投加混凝剂的原水首先进入预混凝池,通过空气搅拌使无机电解质与水中颗粒充分接触反应,使水中的粗大砂砾直接沉降在池底排出;预混凝后的出水进入絮凝池后与回流污泥以及投加的高聚物絮凝剂在机械搅拌下充分混合,形成密实的矾花;充分混凝后的水体最后进入斜管澄清池,在预沉区大部分絮体与水分离,剩余部分通过斜管沉淀池被除去。漂浮在水体表层的油脂通过刮油器收集而达到除油的目的;沉积在澄清池底的污泥部分回流,剩余部分则稠化浓缩。
400t/h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水量
Q总=400t/h,做两套(1用1备)运行,单套水量Q=400t/h=0.112m3/s。
二、构筑物设计
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6米设计。
1、石灰反应池:停留时间3~5min,取5min
则有效容积:V=400×5/60=33.33m3
平面有效面积:A=33.33/6=5.56m2。
取反应池为正方形,则计算并取整后,反应池的有效容积:
2.4m×2.4m×6m(有效水深)=34.56m3。
34.56/400×60=5.2 min
原水在石灰反应池中的停留时间为5.2 min
2、纯碱反应池:尺寸与石灰反应池相同。
3、絮凝反应池:停留时间6~10min,取10min(考虑石灰反应颗粒小,故取高数值)
则有效容积:V=400×10/60=66.67m3
平面有效面积:A=66.67/6=11.11m2。
取絮凝池为正方形,则计算并取整后,絮凝池的有效容积:
3.4m×3.4m×6m(有效水深)=69.36m3。
69.36/400×60=10.4 min
原水在石灰反应池中的停留时间为10.4 min
4、澄清区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考虑石灰反应颗粒小,斜管上升流速取12m/h。
——斜管面积A1=400/12=33.33m2;
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6.67m2;
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0.4=0.9×(1.5×0.112)0.4=0.44m
取B=0.6m。
X*X1=6.67
(X-2)(X-X1-0.4)=33.33
得:A=X3-2.4X2-39.2X+13.34=0
X=7,A=-35.66<0
X=8,A=58.14>0
所以取X=8。即澄清池的尺寸:8m×8m×6m=384m3
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84/400=57.6min;
X1=6.67/X=0.83,X1取0.8m,墙厚0.25m 。
斜管区面积:8m×6.95m=55.6m2>33.33m2(满足要求)
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112/55.6=7.25m/h<12m/h(满足要求)
底部坡度:0.07;